残暴中甲13队,狙击中超3强,强势逆转卫冕冠军上海申花,历史性晋级8强!.这是足协杯第五轮后中国最低级别职业联赛中乙球队交出的结果单。
鉴于中乙球队的强势体现,球迷们不禁发问:“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中乙与中超中甲这些高级别联赛的球队实力差距究竟有多大?”说白了就是,低级别联赛的球员与中超这样顶级联赛的本土球员水平是否真的相差甚远!
球迷理所虽然的认为,就算不上外援,中超球队也可以碾压中乙这些低级此外球队。而这赛季中乙的“强势崛起”则让球迷大跌眼镜,所谓的中超“球星”在中乙球员面前并未占据太大优势,甚至在某些场次占据下风。
足协杯最大的魅力在于相对容易泛起低级别联赛淘汰高级别联赛球队的“爆冷”结果。当中乙球队或业余球队顽强战胜高级别联赛的球队时,高级别联赛的球队往往会成为球迷挖苦痛骂的工具。这也让足协杯这个原本被视为“鸡肋”的赛事,变得越发有看点。
足协杯这样的赛事为何“爆冷”频繁?
好博体育先来了解一下按足协杯赛的相关划定,在外援的使用上,中超中甲球队在对阵中乙及中冠球队时皆不能使用外援,而且中乙球队坐拥主场之利。由于在8强前是以单场定胜负,因此在面对实力比自己强大的高级别联赛球队,低级别联赛的球队往往会接纳“摆大巴”战术,并利用“卧草”这样的手段拖延时间,争取进入不确定因素更多的点球大战。而面对中超这样的球队,低级别联赛的球员为了“一战成名”,往往会比平时的角逐越发卖力。
虽然,中甲惨遭中乙残暴,并不能代表低级别联赛球队的整体水平与球员小我私家能力高于高级别联赛的球队。对于足协杯,中甲球队大多数选择战略性放弃这条战线。对于中甲保级队与冲超队而言,足协杯无疑是他们的巨大累赘,稍有不慎便会毁了保级或冲超大业。因此,中甲球队往往会以替补阵容出战。
足协杯赛事爆冷正常,问题是,今年的足协杯太“冷”了!
足协杯第四轮,卫冕冠军上海申花本土主力倾巢而出,结果在两球领先之下惨遭南通支云逆转。长春亚泰、河南建业也划分被四川九牛与沈阳都市建设狙击乐成,就连上港、恒大、苏宁这样国脚云集的中超权门也仅是一球险胜中乙球队。而北京人和更是依靠点球大战艰难晋级。所谓的碾压,sorry,并没有。
中乙“崛起”的背后,折射的正是中国足球畸形生长的不正常现象。
在足协“U23新政”实施之下,年轻球员虽然吃香,但却苦了一些95年以后出生的正值当打之年的球员。他们这个年纪的球员本该成为中超中甲这样高级别联赛球队的中流砥柱。但足协的一纸定文却让这些球员在高级别联赛难以生存。为了获得更多的进场角逐时间,保证自身状态和职业生涯的延续性,只能无奈的选择加盟中乙甚至中冠球队。像去年还为国安征战中超的杜明洋如今已是楚风协力(中冠球队)的焦点球员,昔日与武磊齐名的朱峥嵘加盟南通支云,而陕西大秦之水更是云集了宋震瑜、杨昊等前国脚。
在中国职业联赛,年薪已经不是平衡一个球员竞技水平的价值存在,年轻才是王道!一名实力稍微出众的U23球员在中超可以轻易拿到3、400万年薪,而一些正值当打的球员在中乙最多也就百万年薪左右。看看广州恒大队与宁夏山屿海队的角逐中恒大队高价引进那些U23球员的体现,他们的实力真的佩得上自己的薪水吗?
另一方面,在外援当道的中超中甲联赛,本土锋线球员难以生存,连于海这样国脚级前场球员为了获得上场时机,都只能撤回后场改打边后卫。面对中乙,那些中超中甲球员突然要肩负为球队攻城拔寨,一锤定音的角色,谈何容易!
足协杯中乙的强势崛起,将中国足球的畸形生长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何尝不是一种悲痛。(寒少)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