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俄罗斯世界杯上,32强中只有5支球队没有“外援”,划分是:巴西、乌拉圭、巴拿马、尼日利亚和韩国。而全部736名参赛球员中,“外援”到达了145人,占比高达19.7%。也就是说,差不多有1/5的球员是更悔改国籍的。
上个月的阿联酋亚洲杯上,24强中的17队拥有归化球员,只有包罗中国队在内的7支球队与归化球员绝缘。全部552名球员之中,有86人是归化球员,占比15.4%,险些每六小我私家中就有一个是“外援”。
很明显,在足球世界,归化早就是一种常见现象了。
在看待归化这件事上,中国足球一直比力慎重。幸亏,随着时代的生长,国人的思想正在变得越来越开放,中国足球也大步向前。目前,中国足球的归化的大偏向照旧以“有华裔血统球员”为主,锁定的工具都是三代以内直系亲属有华人的球员。
对中国足球来说,归化简直是一条捷径,国家队可以在短时间内缩小与亚洲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但是缩小差距并不意味着中国足球就一定能在亚洲脱颖而出,晋级世界杯。从这个角度来看,归化简直“治标不治本”,但中国足球的青黄不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就算只是治标的手段,放在当下也是一种手段。归化球员作为增补手段,对中国足球也是有益的。
虽然,中国足球切不行全靠归化球员“投机取巧”。真的想获得乐成,除了要自身的青训和强大之外,中国足球也需要对自身有一个明确定位。归化球员特别中用,别立即吹嘘他们;归化球员没踢好,也别立即否认。
(新快报 王敌)
评论正在加载...